![]() |
銷售熱線:0376-3798178 |
全國服務熱線
“按當前情況來看,除開環保因素,使用天然氣生產只有弊,沒有利。”對于當前各地政府限期陶企完成“煤轉氣”的發展浪潮,福建省銘盛陶瓷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銘盛陶瓷”)副總經理朱四明感到十分無奈。
該企業在今年6月引進了一條天然氣生產線,目前日均天然氣用氣量達14000m3。據了解,銘盛陶瓷所在的泉州產區,當前天然氣價格達3.889元/m3,相比以前使用煤制氣,如今每平方米瓷磚的成本增加了2.5元。但是即便如此,為了生產的需要,該企業在9月還將再上馬一條天然氣生產線。
不過,對于目前尚無規定要“煤轉氣”的企業來說,其生產暫未受太大影響。湖南天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欣科技”)600×600(mm)仿古磚的成本約20-22元/m2。該公司每平方米瓷磚使用煤制氣的成本為3.5元左右,大概占仿古磚成本的26%;若換用天然氣,仿古磚成本將提高1-1.8元/m2。天欣科技設備廠長秦云芽表示,公司所在的岳陽產區沒有一家陶企使用天然氣。現階段,當地天然氣價格為3.8元/m3,且有上漲趨勢。
上述兩家陶企的現身說法表明:鑒于多種原因,前期在眾多陶瓷產區上演的“煤轉氣”大戲仍難以落地。不過一旦時機成熟,下一個天然氣的使用者可能就在身邊。
從各地陶企限期完成天然氣置換工程的時間和方法來看,既然建陶行業煤轉氣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那么,作為天然氣的運輸載體,輥道窯將迎來哪些機遇?煤氣發生爐作為煤制氣核心的制造設備,在煤轉氣的推進下,將遭遇怎樣的沖擊?
不少專家認為,與實施煤轉氣的初衷一致,在呼吁陶業節能環保、綠色生產的前提下,開發清潔能源生產技術、窯爐節能減排技術、新能源窯爐裝備技術才是當務之急和切實之舉。
窯爐
改造技術成熟 小規模企業或迎來春天
現階段,全國共約4000條輥道窯,煤制氣輥道窯占1/3。煤制氣輥道窯改天然氣輥道窯的技術難度并不高,若煤轉氣全面落地,陶企窯爐技改所帶來的市場前景不容小覷。不過,以2500元/米的改造均價來看,大品牌窯爐企業會將更多精力集中于開發窯爐革新技術,而對以技改為主營業務的小規模窯爐公司來說,煤轉氣或許能為他們帶來發展的“春天”。
在調查中,不少陶企紛紛向記者表達疑慮:若將煤制氣輥道窯換為天然氣輥道窯,其改造成本、技改步驟、更換部件等情況如何?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萍解釋,天然氣輥道窯與煤制氣輥道窯的區別在于燃氣管道和燃燒器,因此改造的技術門檻不高,其核心在于燃燒器。記者也了解到,以200米長的窯爐為例,改造均價為50萬元,即2500元/米。
“改造程度取決于兩種燃料熱值的差異。”李萍表示,與天然氣熱值約9000kcal/m3相比,一段式發生爐煤制氣熱值為1258kcal/m3,即1m3天然氣相當于7.15m3一段式發生爐煤制氣;兩段式發生爐煤制氣的平均熱值約為1400kcal/m3,即1m3天然氣相當于6.43m3兩段式發生爐煤制氣。
據廣東中鵬熱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鵬”)董事長萬鵬介紹,改造后,天然氣主管道直徑由原來的300mm-500mm縮減為100mm-150mm。由于燃料與氧氣接觸程度不同,噴槍的改動主要在槍芯部件。
雖然煤轉氣的改造技術已相當成熟,但在廣東中窯窯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窯”)董事張桂華看來,選用部件的質量不一樣,關鍵細節的設計不同,在工作中所導致的效能差異將十分巨大。“控制好相關選材及部位設計,能使陶企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據悉,現階段全國共約4000條輥道窯,煤制氣輥道窯占1/3。若煤轉氣全面落地,陶企窯爐技改所帶來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不過,相比新建一條幾百萬元新窯,以及承包上千萬元的整線工程,大品牌窯爐制造商不會花費太多精力投入到幾十萬元的煤轉氣技改工作上,“技改所投入的售后服務成本還是很大的。”萬鵬和張桂華一致認為,煤轉氣產生的市場機遇,對素以技改為主營業務的小規模窯爐廠家而言更加有利。
佛山市鑫信達窯爐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友華也贊同上述觀點。該公司的技改業務份額已由兩年前約15%提升到目前的30%。“現在很多新建窯爐,從建設到回款的時間長達3年,而窯爐技改的周期及資金回籠只需半年即可。”高友華表示,等煤轉氣真正實施時,公司會繼續加大對技改業務的投入。
不過,受制于天然氣價格高昂、難以保證供應充足,目前煤轉氣仍難以落實。“如果煤轉氣能普及,那么這個春天,起碼要在三年后才能遇見。”高友華感嘆道。#p#副標題#e#
煤氣發生爐
傳統裝備衰落 研制清潔煤氣工藝謀出路
目前,全國用于建陶領域的煤氣發生爐約8000臺。傳統的煤制氣已達不到行業綠色環保、清潔生產的要求,而天然氣用于當前陶瓷生產不符合現實情況和實際條件。因此,采用供應充足和穩定的清潔能源成當務之急。于是,清潔煤氣的概念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其相關技術也愈發受到重視。
眾所周知,傳統發生爐煤制氣有著毒性大、易爆炸、污染重、難管理、難操作等弊端。但事實上,全國仍有8000臺用于建陶行業的煤氣發生爐正在運作。“天然氣價格成本高,加上資源稀缺導致供應無法保證,使用煤制氣也是‘無奈之舉’。”秦云芽向記者坦言個中苦衷。
從另一角度來說,禁止使用煤制氣并不現實。正如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尹虹所言:“如果全面扼殺煤制氣,就意味著我們沒有提升煤制氣技術的機會,何況我國是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
“伴隨煤轉氣政策的實施,傳統煤氣發生爐已經走到末路。”馬鞍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達”)董事長武楨指出了煤轉氣對煤氣發生爐帶來的巨大沖擊。記者了解到,多地陶瓷產區的政府已出臺相關政策規定,新增產能一律不準使用傳統煤氣發生爐。
與天欣科技一樣,不少陶企希望能用上清潔高效的煤制氣能源。“鑒于煤炭的原有優勢,當務之急是開發和研制清潔煤氣裝備和工藝。”李萍指出,結合我國國情,重點應放在大型、高效、對環境友好、易于工業化的流化床技術的研制和應用,“開發該技術的時機已經成熟。”
目前煤制氣技術分為固定床技術(傳統的煤制氣技術)、流化床技術,以及氣流床技術,這些技術分別對應的是煤塊、粒煤,粉煤,其燃燒效果也隨著煤塊體積的減小而遞增。
“固定床技術對煤的一次轉化率僅約70%,其余的會生成污染極為嚴重的酚氰廢水;而流化床技術對煤的一次轉化率可提升到80%。”武楨認為,傳統煤氣發生爐的煤制氣技術已不符合當代陶業發展的需求。
據采訪,科達早在7年前就開始研發使用流化床技術的清潔煤氣化系統,盡管售價比傳統煤氣發生爐高4倍,但所采用的煤炭價格更低,陶企在未來的3-4年中就可收回設備的投資成本。
武楨透露,今年上半年,科達共售出8套2萬m3清潔煤氣化系統。其中,遼寧法庫陶瓷工業園一期工程中的4家陶企,共11條輥道窯和7臺噴霧干燥塔,都使用了科達所提供的清潔煤氣。據了解,科達正在研發更高效的流化床技術,日后單套清潔煤氣化系統的產量可達每小時4萬m3。“目前設備產量達每小時2萬m3,熱值約1600kcal/m3。”
綠色能源
因地制宜推行革新節能裝備促轉型
顯然,煤轉氣暫時還不契合行業的生產實際。面對“富煤、貧油、少氣”的現狀,專家提出,因地制宜推行綠色能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生產技術、窯爐節能減排技術和新能源窯爐裝備技術才是解決之道。實際上,相關設備廠家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已逐步研制出具明顯節能效果的裝備。
從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處獲悉,目前我國預測煤炭的剩余可采儲量為1145億噸以上,占世界11%,而石油及天然氣的剩余可采儲量僅占世界的2.4%和1%。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已探明資源儲量分別為94%、5.4%和0.6%,是典型的“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
據悉,2011年全國天然氣用量約1400億m3,而同期全國的燃料煤用量約5-6億噸,折算成天然氣約2500億m3,天然氣供應存在很大缺口。有關數據預測,2020年國內天然氣缺口將達1000億m3。
上述分析表明,天然氣稀缺所造成的供應不足,會對陶企生產造成致命影響。
普及煤轉氣尚不可行的另一原因,在于陶企無法承受天然氣所帶來的高成本。
秦云芽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企業每平方米仿古磚用煤3.5公斤,以天然氣熱值6000kcal/m3來計算,每平方米需2.3m3天然氣,折算起來,天然氣少于1.7元/m3才不會造成過高的生產成本。”
“因地制宜使用天然氣、太陽能、潮汐、風能、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并逐步推動陶瓷能源多元化、綠色化、清潔化、節約化、智能化管理,才是未來能源利用的發展趨勢。”河南信陽方浩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韓復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們要綠色能源,但不要提高天然氣的市場緊張度。”
韓復興也指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清潔能源生產技術、窯爐的節能減排技術和新能源窯爐裝備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希望窯爐企業能推出更加節能的產品和技術,優化各環節和部件的設計,進一步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秦云芽的期盼道出了當前眾多陶企的心聲。
為此,中窯已與國外專家合作,研制新型節能噴槍,預計會在現有基礎上節約30%以上的能耗,另外也將通過各種集成技術打造更加環保的革命性裝備。而中鵬也加大節能改造技術的開發力度,如燃燒效率、窯爐廢熱的清潔利用等。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出現的余熱回收利用技術、新型高速噴嘴或脈沖燒成技術、高效保溫材料和涂層技術、計算機智能控制技術、微波輔助燒成技術、預混燃燒技術等,為窯爐的節能減排帶來巨大成效,而針對煤氣發生爐開創的多聯產技術也在這段時間頻繁提及。
“裝備產業需從被動變為主動和聯動,共同推動陶瓷裝備制造業和陶瓷產業走進綠色時代。”韓復興認為,環保、節能、智能已經成為陶機制造商進入市場的“門票”。